請說明永恆主義及精粹主義的理論與其差異之處(01/10)
(一)教育目的:
1.永恆主義:(1)透過理性追求永恆知識。(2)讓學習者順應真理。
2.精粹主義:(1)學習學科知識與充實精神生活。(2)訓練讀寫算的基本能力。
(二)教育內容:
1.永恆主義:(1)閱讀經典名著。(2)重視人文科學。
2.精粹主義:重視學科知識
(三)教育方法:
1.永恆主義:(1)熟悉文化遺產。(2)促進思考能力。
2.精粹主義:(1)重視勤勉的學習過程。(2)形式訓練、重視感官加強。
(四)對進步主義的看法:
1.永恆主義:反對「教育具有經驗不斷改造的看法。」;教育在於學習永恆的知識。
2.精粹主義:反對兒童中心本位、主張教師中心、強調課程重要性。
(五)對教育變遷的看法:
1.永恆主義:反對變遷的看法,認為教育是基於永恆不變的真理。
2.精粹主義:認同教育變遷的概念,變遷可以讓學生學到精華經驗以解決問題。
二、請分別說明赫爾巴特的五段教學法的原則及運用方式(1/10)
赫爾巴特主張興趣是學習的主要條件,旨在誘發學習者從事學習活動,提倡啟發式的教學,而其所提出的「四段教學法」即為一個有系統、步驟的啟發式教學方法,而後弟子威勒(Ziller)再將「四段教學法」衍生為「五段教學法」。
「五段教學法」之原則及運用方式:
1.預備(preparation):
教師在此階段應設法了解學生的特質和程度,決定要教的教材、預估學習者聯結
新舊教材的統覺過程、設計引起動機的活動等。
2.提示(presentation):
教師以講述和說明的方式,提綱挈領的、有次序的提示教材重點。
3.比較或抽象(comparision or abstract):
透過師生的互動,刺激學生將新教材與舊經驗相互比較或聯合,以發現原則或原因,促
進觀念的抽象化。
4.總括(generalization):
此階段包括協助學生思維的類化和分化。不同的觀念使之畫分,相同或類似的經驗使之
類化,以促進學習者有系統的和統整的吸收教材。
5.應用(application):
指導學習者將習得的原理原則或知識,如何應用到實際的情境上,以解決問題。從問題
的解決中,以驗證原則或知識的正確性。
試比較功利主義與嚴格主義的差別(1018)
功利主義與嚴格主義的差別有以下幾點:
1.前者依行為的結果判斷善惡,後者依行為的動機判斷善惡。
2.前者道德是以外力建構而成的,後者認為道德是理性的啟發。
3.前者認為道德教育的方法是獎賞與懲罰,後者則是品格陶冶,訓練意志。
4.前者的道德教育目標是訓練好的行為,後者是使人具有自發為善的意願。
在同時學習原則中,克伯屈認為學習包含了哪三種學習?(1025)
(1) 主學習:指教學時所要達到的直接教學目的。
(2) 副學習:指與功課有關的思想和觀念而言。
(3) 附學習:亦稱輔學習,指學習時所養成的理想態度而言。
根據班杜拉的社會學習論,學習者經由觀察學習對楷模人物的行為進行模仿時將因學習者當時的心理需求與學習所得的不同,而有四種不同的方式。請列出這四種模仿學習的方式,說明其涵義,並舉出實例。(1101)
(一)直接模仿(direct modeling):直接模仿是一種最簡單的模仿學習方式。人類生活中的基本社會技能,都是經由直接模仿學習來的。諸如幼兒學習使用筷子吃飯與學習用筆寫字等,都是經由直接模仿學習的。
(二)綜合模仿(synthesized modeling):綜合模仿是一種較為複雜的模仿。學習者經模仿歷程而學得的行為,未必直接得自楷模一人,而是綜合多次所見而形成自己的行為。例如,某兒童先是觀察到爸爸踩在梯子上修電燈,後來又看到媽媽踩在高凳上擦窗戶,他就可能綜合所見學到踩在高凳上取下放置書架頂層的故事書。
(三)象徵模仿(symbolic modeling):象徵模仿是指學習者對楷模人物所模仿者,不是具體行為,而是他的性格或行為所代表的意義。電影、電視、兒童故事中所描述的偶像型人物,他們在行為背後所隱含的勇敢、智慧、正義等性格,即旨在引起兒童象徵模仿。
(四)抽象模仿(abstract modeling):抽象模仿是指學習者觀察學習所學到的是抽象的原則,而非具體行為。算術解題時,學生從教師對例題的講解中,學到解題原則,即為抽象模仿。
道德哲學的動機論與結果論在德育的推動上有所不同,分別說明其涵義。(1101)
道德哲學方面,可分為兩大派,一為功利主義(結果論),另一為嚴格主義(動機論)。
功利主義道德分析(結果論)
1. 道德決定於取決於行為的結果
2. 德育目標訓練於好行為
3. 賞罰是訓練道德的有效方法
4. 道德建立是由外而內。
嚴格主義道德分析(動機論)
1. 道德決定取決於內在動機
2. 訓練意志是德育有效方法,反對賞罰。
3. 德育目標要使學生服從規律,達到意志訓練
4. 德育程序是由內而外
試述後現代主義哲學的主要論點及其對教育的影響。
一、後現代主義是對於自啟蒙時代所發展出來的現代主義之反省與質疑具強烈的批判、反動的性格,其共同立場如下:
1. 反理性中心。
2. 反後設敘述。
3. 反再現主義。
4. 反知識宰制。
5. 反權威主義。
6. 強調多元主義。
二、其對教育的影響有下列數項:
1. 教育改革主軸:反霸權、拒絕專斷。
2. 重視多元文化教育。
3. 體認訊息社會來臨,推廣資訊教育。
4. 推動學校本體課程-尊重地方特性,反中央集權。
5. 落實小班教學精神-個別化、適性化、多元化。
6. 複雜結構、開放系統、轉型變革的課程特性。
7. 在師生關係上,非上-下的宰制關係,而是尊重個別差異,互為主體的參照認同。
8. 在教育研究上,質性研究的重視。
9. 持批判思考的教育觀
留言列表